近日,中金公司交易员家属“晒工资”事件发生后,一份针对国有金融企业的“限薪令”引发关注。8月2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共计五大部分、14条规定,其中两条明确了关于国有金融企业员工的薪酬问题。
不过,金融业“限薪令”并非第一次出台,此前银行、证券、基金业均已出台相关薪酬管理指引。那么,“限薪令”陆续出台的目的何在?金融业员工的薪酬待遇真的很高吗?
高管基本薪酬
不高于薪酬总额的35%
上述《通知》要求,国有金融企业要积极优化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科学设计薪酬体系,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
金融企业应当主动优化内部收入分配结构,充分发挥工资薪酬的正向激励作用,有效落实总部职工平均工资增幅原则上应低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中高级管理岗位人员平均工资增幅原则上不高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的政策要求。金融企业要有效履行对控股子公司、分支机构、直管企业以及其他实际控制企业薪酬管理的主体责任。
此外,金融企业应当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充分调动一线员工、基层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平衡好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的收入分配关系,对于总部职工平均工资明显高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其年度工资总额要进一步加大向一线员工、基层员工倾斜力度。
同时,《通知》要求金融企业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递延支付和追责追薪机制,金融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市场条件、业绩情况、承担风险、薪酬战略等因素,科学设定不同岗位薪酬标准,并合理确定一定比例的绩效薪酬。
对于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总额的35%,根据其所负责业务收益和风险分期考核情况进行绩效薪酬延期支付,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当采取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确保绩效薪酬支付期限与相应业务的风险持续期限相匹配,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已出台相关薪酬管理指引
实际上,除此次“限薪令”之外,证券、基金、银行业也曾出台薪酬管理制度指引。
证券业方面,今年5月1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显示,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稳健薪酬方案,充分考虑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和行业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适度平滑薪酬发放安排,同时做好薪酬激励的极值管控和节奏控制。
同时,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对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核心业务人员建立薪酬递延支付机制,明确适用条件、支付标准、年限和比例等内容。薪酬支付计划应当确保公司资本充足和可持续经营,递延支付年限应当与相关业务的风险持续期限相匹配,递延支付速度应当不快于等分比例。
基金业方面,今年6月1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该指引指出,要注重发挥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在公司风险管控中的作用,规定绩效薪酬的递延支付期限、递延支付额度应当与基金份额持有人长期利益、业务风险情况保持一致,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递延支付速度应当不快于等分比例。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商业银行方面,早在2010年3月,银监会便发布了《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该指引指出,商业银行的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其薪酬总额的35%;商业银行主要负责人的绩效薪酬根据年度经营考核结果,在其基本薪酬的3倍以内确定。
促使一线员工工资上升
那么,金融行业员工的薪酬待遇真的很高吗?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以券商行业为例,2021年国内48家上市券商机构,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的员工人均薪酬均达到98万以上。紧随其后的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以及海通证券,员工人均薪酬待遇均在75万元以上。”
同时,他还表示,中金公司员工妻子高调炫富,也许成了此次金融行业薪酬整顿的导火索,但通过此次事件,确实反映出金融行业薪酬待遇偏高、不同机构不同岗位的薪酬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
谈及金融业“限薪令”陆续出台的原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一方面,是因为近两年金融领域的风险事件和违法乱纪事件频发,暴露了金融行业内部财务管理和风险制度的不规范、不完善之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金融行业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郭施亮则表示,此次金融行业薪酬“限薪令”的出台,是要积极引导员工收入差距的缩小,并可能促使一线及基层员工工资的上升。此外,无责高薪可能成为历史,未来金融行业的薪酬待遇可能逐渐回归理性化的状态。
谈及金融业“限薪令”的意义所在,盘和林认为,其意义在于“平衡”,既是行业内部结构的平衡,也是金融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平衡。
标签: